近日,記者凌晨4點自駕車從縣城出發前往仙人嶺,目的有兩個,一是拍田壩朝霞風光照片,用于鳳岡茶旅一體化宣傳;二是深入實地了解,作為4A級景區的田壩,目前的旅游業狀況如何。此兩件事都未獲預期效果,卻發現另一件近兩三年困擾茶農的事,就是茶葉采摘這個難題。
筆者在田壩茶區繞了一圈,只零星的看到個別采茶人在勞作。按理,目前正是夏茶采摘的大好時段,又逢常規農忙之后的空閑,應該有大批采茶者在茶園才對。因心存疑惑,就來到上堯寨子當門的茶園里,看到有兩位老人與兩兒童在那大塊茶園里摘茶,于是我進入茶園與兩老農婦(看樣子有七十多歲了,背都伸不直)聊了起來。
從與她們的交談中得知,她們每家都有近二十畝茶園,春茶過后,兒子媳婦就外出打工去了,只留下老人與孫子在家。老人除負責照料自己和孫子的生活外,亦盡力采些茶青去賣。老人說:“夏茶的茶青每斤只能賣2塊5到3塊。如果請人采,每斤的采摘工錢開2塊還管中午飯都不好找人。沒辦法,就自己采點算點,一天采摘大約二三十塊吧,大量茶青都沒采就變老了,真可惜!”
我問她們,為什么兒子媳婦不在家采茶而要去打工呢?她們說:“兒子媳婦在家采茶,每天早上6點鐘下地,傍晚7點鐘收工,手腳快的也只采得到五六十斤,賣給茶2塊5到3塊一斤,除去成本,一天還不足一百元的收入,不如外出打工劃算!
田壩這樣有名的富鋅富硒有機茶葉,為什么夏茶茶青價格會這樣低賤呢?帶著這個問題,筆者想找幾家茶葉加工廠問個明白?梢贿B去了好幾家廠都暫停加工了,有的還是享有良好聲譽的大廠都是人機“睡大覺”,一路走下來,只有少許幾家小廠在加工。
聽到機器聲,我走進了“貴州省黔馨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廠房。說是公司,其實就是建廠只兩年多的一個小型茶葉加工廠。公司負責人譚明忠與我很熟,見面就直入主題。我問他,為何夏茶加工的人這么少,茶青都沒人采,大量浪費了?他告訴我:“主要是夏茶的市場價格太低,采摘工資又高,利潤太薄,當然大家都不愿意加工了!
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說:“我正在加工的這批茶,2.5元到3元錢一斤的茶青,加工一斤干茶需4.6斤到5.5斤茶青(天氣與茶青水分含量不同而不等),則每斤原料成本為13.8元到14元。兩個工人每天能加工干茶400斤到500斤,需工資250元,煤電費800到1000元,則每斤干茶的加工成本需2.5元左右。因此,每斤夏綠茶的毛成本為16元到16.5元(還未計算稅收與管理費等成本)。目前貴陽與安順茶市場的夏茶散茶批發價在17到19元之間,從田壩拉到貴陽或安順茶市場的運費每斤0.4元0.5元,這樣算來一斤夏干茶,只有0.5元到2元的毛利,還不是拉到市場就能立即賣得脫,要靠人緣和運氣。我就是為了維持老客戶的關系和自家茶園的茶青不浪費才在加工廠的。這樣一個市場價格,絕大多數加工廠都不愿意做,如加工囤積待價,又沒那么多本金。田壩有的茶農都將自家的茶園白送給別人采摘了!
據了解,鳳岡目前有投產茶園30多萬畝,夏茶儲量非?捎^,但是其利用采回率相當低,十分之八九浪費在茶樹上了。筆者還在田壩看,不少的茶園沒有進行夏茶管理。如從潘家至小堰(魅力茶廠)的茶海觀光大道兩旁,都有部分茶園里雜草高過茶樹,據說茶園的主人已外出打工去了。這樣一個景況,人們看到很是嘆惜,而且也影響茶旅一體化4A級景區的形象。另據知,鳳岡的春茶采摘亦遇采茶工荒的困境,有很知名的野鹿蓋公司老蘇曾告訴我,他公司就有一年因采茶工短缺,春茶芽茶采摘率不足50%,浪費太大了,其他有基地的公司類似情況也很突出。
目前,鳳岡茶采摘工人少,采摘成本高,“鳳岡鋅硒茶”的市場知曉率低等,制約“鳳岡鋅硒茶”市場競爭力的瓶頸問題,如果不能盡快有效解決,必將挫傷茶農的積極性,很容易導致荒茶、毀茶的行為出現。因此,記者呼吁,為解決鳳岡鋅硒茶采摘人工荒,請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士出良策、支高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