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黃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茶葉經濟年會暨2016黃山茶會”,10月24日至27日在黃山市召開。出席此次會議的領導有: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席肖仲凱;總社科技教育部長閔學沖;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李宏塔;云南省原政協副主席、現省茶葉協會陳會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原副書記副主任、貴州省茶葉協會會長祿智明等。我省茶葉協會祿智明會長、張達偉常務副會長及隨行人員前往參會,同時,遵義市茶協26人也前往參會。
會上,我省黎平縣榮獲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湄潭、鳳崗榮獲全國十大最美茶鄉;另有十二個縣獲全國重點產茶縣的榮譽稱號。頒獎會上,會長祿智明為獲得“2016年中國茶葉行業年度人物”頒獎,會議期間參會人員還聽取了“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重點分析”、“茶葉消費市場分析與產業融合發展”,“攜手茶企,引領變革”、等專題報告會及論壇。開幕式當晚,祿智明會長、張達偉常務副會長出席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第五屆五次理事會。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黃山茶企,祿智明會長在參觀祥源祁門紅茶公司時,還與企業負責人一起座談。
參加完第十二屆中國茶葉經濟年會后,祿智明會長、張達偉副會長、張文君副會長又連夜趕往廣東東莞參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茶產銷合作峰會國際論壇”。
10月27號22個全國茶葉行業組織匯集廣東東莞發起成立“中國茶產銷共同體”,亮相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中國茶獨特的價值。
廣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廣東省茶葉收藏協會創會會長李容根;貴州省政府原副省長、省茶葉協會祿智明會長;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陳勛儒;廣州市政協原主席、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鄔夢兆等老領導出席成立大會。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新戰略的落實,中國茶迎來了崛起之機,貴州、云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都提出“打造千億茶產業”的目標。中國茶產銷共同體”作為連接產區和銷區的平臺,在廣東啟動,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借助‘一路一帶’的契機,會更好地促進中國茶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廣東省供銷社副主任陳棟做了題為《茶共體搭建新平臺,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題報告:“茶共體”是在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下,由茶主產區和主銷區的社會組織共同倡議,自愿發起組建的戰略協作聯合體。聯合發起中國茶產銷共同體,探討茶葉社團組織跨省合作、引導茶企聯合發展策略機制和路徑,是十分必要的,成立茶共體的目的是為了搭建平臺、增進合作、促進發展,促進中國茶葉產銷對接、跨界合作,研究探討茶企合作共贏新機制,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從科技和產品營方面論述了“茶葉創新”的研究與推廣!
貴州茶葉協會副會長趙玉平介紹了貴州這幾年的發展情況:貴州是全國茶園面積最大省份,已有近700萬畝茶園,作為茶葉產區需要與銷區對接,“中國茶產銷共同體”新平臺的出現順應新形勢,對接了產區和銷區發展的需求,海上絲綢之路為貴州茶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契機,從國際化的角度給貴州茶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貴州要根據銷區和“一帶一路”各國消費水平、消費群體、消費需求、消費特點,制定相應的發展方略。
貴州省茶葉協會積極參加和發起推動成立“中國茶產銷共同體”,獲得了國際論壇組委會授予的“21世紀華茶金舵獎” 。
10月28日與22個參加會議的社團組織在東莞參觀了有代表性的“茶倉”。廣東“茶倉”的出現,特別是“藏茶漢飲”趨勢,為貴州恢復生產“康磚”提供了新的思路。
10月29號祿智明會長又帶領協會一行人到廣州,與廣東省供銷社的天成茶葉有限公司對接畢節七星關太極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的銷售。
今年開春,協會與畢節七星關區亮巖鎮太極村簽訂《精準扶貧協議》,組織省內外專家到太極村指導茶葉生產,向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申報“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幫助太極村召開品鑒會、推介會、新聞發布會;創制的太極古茶,在剛剛結束的全省秋季斗茶賽上榮獲“茶王”,這次的廣東之行又與廣東天成茶葉有限公司達成全部包銷協議,為畢節太極村的茶葉發展打下了基礎。